在三种人肾细胞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乐伐替尼和everolimus的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此外,乐伐替尼+everolimus治疗导致三种模型中的两种(A‐498和Caki‐1)肿瘤复发。然而,不同治疗方法对肿瘤微血管的影响在这两种模型中存在差异:乐伐替尼单药治疗可降低两种模型的MVD,而伊维莫司单药治疗仅可降低Caki‐1异种移植瘤的MVD。
仅在该模型中也发现了对MVD的联合效应。Caki检测1模型,因此,所表现出的更大的抗肿瘤活性的组合是一个结果改进抗血管生成应承担的活动,而在模型中,这似乎是由于一个组合的抗血管生成活性乐伐替尼everolimus的抗增殖活动。我们的数据表明,乐伐替尼和everolimus在人肾细胞癌模型中的增强抗肿瘤作用是通过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的。
VHL基因的突变是透明细胞RCC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甚至在常氧条件下也会诱导HIF‐1-1和HIF‐2-a。a‐498是一种VHL‐缺乏的RCC细胞系,而Caki‐1已知表达野生型VHL,表明乐伐替尼可以发挥抗血管生成活性,而不考虑VHL状态。尽管仅在野生型VHL的Caki‐1异种移植物中观察到肿瘤血管生成的联合效应,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只检测了少数细胞系,因此VHL状态与联合抗血管生成活性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Caki‐2异种移植模型中,即使联合使用乐伐替尼和everolimus,我们也没有观察到肿瘤的消退。据报道,周细胞覆盖血管对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相对抗性,我们此前报道,在一组临床前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周细胞覆盖血管的百分比可能预测乐伐替尼的活性。6Caki‐2肿瘤组织中间质细胞相对丰富,间质细胞通常由癌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壁细胞组成,大部分的微血管位于间质区(数据未显示)。因此,Caki‐2异种移植物的肿瘤微环境状态可能会影响乐伐替尼的敏感性,即使与依维莫司联合使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其潜在的机制。
乐伐替尼通过阻断VEGFR和FGFR抑制Erk1/2和S6K-S6信号通路。相比之下,伊维莫司影响mTOR通路,但不影响Erk1/2的磷酸化,完全抑制S6K(Thr389)的磷酸化,而S6K的磷酸化主要由mTOR复合物磷酸化。然而,伊维莫司抑制S6K(Thr421/Ser424)和S6(Ser235/Ser236)的磷酸化比S6K(Thr389)弱。相比之下,联用乐伐替尼和everolimus更能抑制mTOR-S6K-S6通路,特别是S6K(Thr421/Ser424)和S6(Ser235/Ser236)磷酸化。
已有报道显示,在mTOR复合物的下游,S6K和S6也可以被Erk1/2信号激活,分别在Thr421/Ser424和Ser235/Ser236位点磷酸化。因此,对S6K和S6的更大抑制可能是由于乐伐替尼阻断了S6K-S6通路(mTOR下游)中的Erk1/2交叉信号,以及依维莫司对mTOR的直接抑制。总的来说,我们的结果表明,乐伐替尼对MAPK通路的抑制以及乐伐替尼+everolimus对mTOR-S6K-S6通路的增强抑制作用增强了联合用药对VEGF‐和FGF‐驱动的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GF起到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而FGF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抗VEGF治疗逃逸的潜在机制,包括在mRCC中。鉴于:(i)在Caki‐1异种移植模型中,FGF介导的血管生成似乎在肿瘤生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i)乐伐替尼联合everolimus治疗导致该模型肿瘤消退;(iii)乐伐替尼是FGF信号的强抑制剂,我们假设,在Caki‐1移植瘤小鼠模型中,乐伐替尼联合伊维莫司的肿瘤消退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FGF‐介导的血管生成介导的。
乐伐替尼独特的激酶抑制特性,特别是其对FGFRs的抑制活性,可能使其克服FGF介导的对VEGF信号抑制的逃避机制,并且可能,至少部分,是乐伐替尼与依维莫司联合应用于mRCC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基础。FGFR1和FGFR2都在mRCC中过表达,RCC肿瘤细胞中的FGF信号通路也与恶性肿瘤和对VEGFR抑制的内在抵抗相关。
RCC肿瘤细胞中FGFR和mTOR通路的联合靶向作用可能也是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联合临床活性观察到的另一种机制。然而,在A‐498和Caki‐1细胞增殖检测中,乐伐替尼的IC50值超过5mol/L,我们推测乐伐替尼在这些细胞中缺乏直接的抗增殖活性。使用对FGF信号高度依赖的肾细胞癌细胞株和对VEGF靶向药物耐药的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的进一步实验,可能会对乐伐替尼+everolimus组合的强效抗肿瘤活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我们为临床前肾细胞癌模型中观察到的乐伐替尼+everolimus联合抗肿瘤活性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生物学原理。我们假设,这种联合治疗的活性增强是由于以下两种单独化合物的活性:(i)乐伐替尼和everolimus联合或协同抑制FGF‐和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ii)乐伐替尼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而everolimus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iii)乐伐替尼(仑伐替尼)和everolimus协同抑制FGF‐驱动的肿瘤生长。
通过结合分子靶向药物靶向多种致癌途径,可以增强单方治疗的疗效或克服与单方治疗相关的耐药性。我们在这里表明,乐伐替尼和everolimus的联合靶向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因此,单独靶向肿瘤细胞和促进肿瘤微环境的非肿瘤细胞的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是一种强大且有前景的强效肿瘤抑制概念。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