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以来,索拉非尼已在SHARP和亚太试验中显示可提高生存率,自此成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标准疗法。从那以后,进行了几项一线临床试验,目的是开发显示出比索拉非尼更好的疗效或安全性的分子靶向药物,但都以失败告终。在这些失败的试验中,仑伐替尼(乐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已在ASCO 2017上发表。该试验达到了非劣效性的主要终点,这一令人震惊的结果取得了10年来的最大突破,为首次使用该药物提供了新的选择行分子靶向治疗。近期的另一项进展是索拉非尼加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因为这种方法的发展极具挑战性。
仑伐替尼是在日本筑波研究实验室发现的,是对血管生成抑制剂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它主要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FGFR1-4),KIT和RET。仑伐替尼同时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活性,同时还抑制了在癌细胞中强烈表达的VEGFR和FGFR的增殖信号。由于这些特性,仑伐替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特别是FGFR4的抑制被认为在仑伐替尼的抗肿瘤作用的关键和重要因素。
根据实体癌症的I期试验结果和其他癌症的后续试验结果,推荐剂量为24 mg /天。但是,必须为肝癌患者专门确定推荐剂量,因为仑伐替尼主要通过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 3A代谢,与肝硬化相关的HCC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不良事件(AE)状况。其他实体癌患者。为此,对Child-Pugh A和B型HCC患者进行了I期试验。根据结果,Child-Pugh A患者的推荐剂量设定为12 mg /天,Child-Pugh B患者的推荐剂量设定为8 mg /天。
在日本和韩国进行的HCC患者II期试验证实了仑伐替尼的有效抗肿瘤作用以及在HCC患者中管理AE的可行性。
REFLECT试验是一项全球性,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非劣效性试验。
在954名患者中,有478名被分配给仑伐替尼组,有476名分配给索拉非尼组。在仑伐替尼组,入组患者中67%来自亚太地区,33%来自西方国家。32%的患者体重<60 kg,68%的患者体重≥60 kg。在69%的患者中发现了宏观静脉受累和/或肝外扩散,其中78%是巴塞罗那诊所的肝癌C期。由C型肝炎引起的HCC患者比例在索拉非尼方面处于有利的失衡状态(26%vs.19% )。相反,由乙型肝炎引起的HCC患者的比例在仑伐替尼组为53%,在索拉非尼组为48%。α-甲胎蛋白(AFP)≥200 ng / mL的患者比例也有利于索拉非尼失衡(仑伐替尼组为39%vs. 46%)。
仑伐替尼组的OS主要终点为13.6个月,索拉非尼组为12.3个月。危险比(HR)的95%置信区间(CI)的上限为0.92(0.79–1.06),低于预定的非劣效性边界1.08,这表明lenvatinib在O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非劣效性。使用改良的RECIST标准(mRECIST)进行的每项研究者评估的PFS,TTP和ORR(仑伐替尼组/索拉非尼组)分别为7.4 / 3.7个月,8.9 / 3.7个月和24.1 / 9.2%。这些结果表明lenvatinib的抗肿瘤作用比sorafenib统计学上显着更好。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使用mRECIST进行的独立影像学复查表明,仑伐替尼组的肿瘤缩小明显大于索拉非尼组(ORR:40.6 vs. 12.4%)。
由于该试验未对患者进行AFP分层,因此仑伐替尼组AFP≥200 ng / mL的患者比例更高。当通过OS分析中的协方差分析纠正了AFP失衡后,仑伐替尼在OS方面显示出比索拉非尼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优越效果(HR = 0.856,95%CI = 0.736-0.995,标称p= 0.0342)。该结果表明,如果患者已被AFP分层,则该试验可能已显示出优势。
在OS亚组分析中,仑伐替尼在改善几乎所有组的OS中均优于索拉非尼。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发现是,即使在体重小于60 kg的患者仅接受8 mg剂量的情况下,仑伐替尼在改善OS方面也比索拉非尼更有效,并且HR甚至比体重≥60 kg的患者接受12 mg的HR更好( <60千克:HR = 0.85与≥60千克:HR = 0.95)。这表明基于体重的给药是成功的。仑伐替尼在高AFP,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中OS也有很好的改善,HR为0.78(95%CI = 0.63-0.98)。
以上结果表明,就OS而言,仑伐替尼在统计学上优于索拉非尼,且在次要终点(PFS,TTP和ORR)上也观察到了统计学上和临床上有意义的改善。这些发现表明,仑伐替尼是不可切除的HCC的有效一线药物。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