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奥希替尼,是治疗EGFR突变型肺癌的活性药物。具体来说,这些药物可以克服T790M突变的影响,该突变介导对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的耐药性,最近的临床试验记录了它们在EGFR突变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尽管有很好的结果,但治疗效果受到获得性耐药发展的限制。
本研究报道,在奥希替尼敏感细胞中,持续抑制EGFR,Src家族激酶(SFK)和局灶粘附激酶(FAK)维持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MAPK通路或AKT通路均可增强奥希替尼的作用。SFK/FAK联合抑制在生长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和延迟获得性耐药方面表现出最有效的效果。在奥希替尼耐药的egfr突变肿瘤细胞中扩增了SFK家族成员YES1,通过奥希替尼和SFK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克服其作用。
总之,我们的数据表明,同时抑制SFK/FAK和EGFR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EGFR突变型肺癌的策略。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阿法替尼,是携带体细胞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对这些药物的获得性耐药常常发生在开始治疗一年后。在半数以上的病例中,疾病进展是由继发性EGFR“看门人”突变T790M介导的。
最近,突变选择性的第三代EGFRTKIs,如奥希替尼(AZD9291)和rociletinib(CO-1686),已经开发出来,目标是克服t790m介导的耐药。除了增加对突变型EGFR的效力外,这些TKIs与第一代或第二代抑制剂相比毒性更小,因为它们“避免了”野生型EGFR。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奥希替尼单一疗法引起61%的反应率和持久的效益在肺癌患者窝藏EGFRT790M突变,导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晚期EGFR患者T790Mmutation-positive非小细胞肺癌。
然而,与其他EGFRTKIs一样,奥希替尼的响应幅度和持续时间是可变的,耐药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表明单独靶向EGFR并不能获得长期利益。此外,尽管在EGFRTKI治疗期间,大多数肿瘤最初尺寸减小,但肿瘤通常会达到稳定状态,这意味着可能存在使肿瘤细胞耐受EGFR抑制剂的机制,甚至在EGFRTKI敏感的肿瘤中也是如此。
我们推测,在肿瘤细胞中活跃的其他信号通路可能会减弱奥希替尼的作用,从而限制其抗肿瘤活性。我们发现,即使在奥希替尼存在的情况下,通过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EGFR下游信号仍然活跃。
在持续抑制EGFR的情况下,通过这些途径的持续信号转导似乎部分受到Src家族激酶(SFK)和黏着斑激酶(FAK)信号转导的调节。同时抑制EGFR、SFKs和FAK最有效地增强奥希替尼(9291)活性并抑制耐药性的发展。我们还发现SFKYES1的扩增导致了对奥西美替尼的耐药性。这些发现可能为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