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有16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依鲁替尼(亿珂)组有106例,rituximab组有54例。参与研究的男性(70.6%)多于女性(29.4%),85%的患者为中国人。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中位年龄为66岁(范围21-87岁)。大部分患者具有高危险临床特征的晚期CLL,包括体积性疾病(43.8%)、del11q(21.3%)、del17p(22.5%)和未突变的IGVH(61.3%))治疗组之间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具有可比性。36.9%的患者接受了先前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先前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依鲁替尼(亿珂)组和利妥昔单抗组分别为32.1%和44.4%。既往CLL/SLL治疗≥3次、Rai期1、既往嘌呤模拟治疗、大量疾病、血红蛋白≤11g/dL和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1500/左右的患者在利妥昔单抗中也更为普遍。
2016年1月,在观察到48起PFS事件后,有计划地进行了中期分析;临床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1日。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DMC)审查了未盲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确认了预先规定的早期疗效停止的统计边界被越过了。DMC建议早期分析并停止研究以观察疗效。我们进行了更新分析,包括截止日期为2016年4月14日的跟踪数据。更新后的分析数据和更长的后续研究将在这里展示;中期分析和更新分析的数据是一致的。
在数据截止日期2016年4月14日,来自利妥昔单抗的36名患者完成了全部6个周期的治疗。据报道,32名(30.2%)接受依鲁替尼(亿珂)治疗的患者和16名(29.6%)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早期停止治疗。依鲁替尼(亿珂)组的停药原因为:AEs(12.3%)、PD/复发(9.4%)、停止同意(5.7%)和死亡(2.8%);利妥昔单抗组停药原因为PD/复发(9.3%)、AEs(7.4%)、停止同意(7.4%)和死亡(5.6%)。20例(37.0%)利妥昔单抗患者在确诊为PD后,选择下一组接受依鲁替尼(亿珂)治疗。依鲁替尼(亿珂)和rituximab的平均暴露时间(从研究用药第一天到研究用药最后一天)分别为16.4个月和4.6个月。依鲁替尼(亿珂)组有72名患者(67.9%),利妥昔单抗组无患者继续接受治疗。
功效
在更新的分析中,报道了64例PFS事件(依鲁替尼(亿珂)组26例[24.5%],rituximab组38例[70.4%])。与利妥昔单抗相比,依鲁替尼(亿珂)组患者的PFS明显改善(HR=0.180,95%CI:0.105-0.308;P<0.0001)。依鲁替尼(亿珂)组未达到中位PFS;利妥昔单抗组中位PFS为8.3个月(范围0-22.6个月)。在18个月时,依鲁替尼(亿珂)组的估计PFS率为74.0%,rituximab组为11.9%(图1A)。
与利妥昔单抗相比,依鲁替尼(亿珂)组的PFS在所有亚组中均有改善。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人群的观察结果一致。PFS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即使在控制了关键的预后因素后,治疗效果仍然是稳健的。
依鲁替尼(亿珂)组(53.8%)的总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利妥昔单抗组(7.4%))。有效率比为7.32(95%可信区间:2.79-19.18;P<0.0001),表明依鲁替尼(亿珂)显著增加应答机会。依鲁替尼(亿珂)组有4例(3.8%)患者实现了CR;利妥昔单抗组未见CRs报告。包括淋巴细胞增多症(PRL)的ORR;依鲁替尼(亿珂)组的CR+PR+PRL(67.9%)也明显高于rituximab组(7.4%),比率比为9.24(95%CI:3.54-24.06;P<0.0001)。
将淋巴结反应作为ORR的敏感性分析之一进行评估。依鲁替尼(亿珂)组有淋巴结反应的患者比例(84.9%)明显高于rituximab组(20.4%);比率为4.17(95%CI:2.45-7.12);P<0.0001)。
数据截止时,研究中任何时间观察到33例死亡;依鲁替尼(亿珂)组17例(16.0%),利妥昔单抗组16例(29.6%)。中位随访17.8个月(范围0.1-26.1个月),观察到依鲁替尼(亿珂)组与rituximab组相比OS有改善(HR=0.446;95%置信区间:0.221—-0.900;P=0.0206)。依鲁替尼(亿珂)组和利妥昔单抗组的24个月OS估计分别为79.8%(95%CI:68.9-87.2%)和57.6%(95%CI:36.2-74.1%)。值得注意的是,利妥昔单抗组有20例(37.0%)患者在确诊为帕金森病后接受了依鲁替尼(亿珂)治疗。
依鲁替尼(亿珂)的表现符合之前PK研究的预期。依鲁替尼一般需要吃多久呢?老挝东盟的一盒多少钱?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