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肿瘤治疗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非常重要的标志则是伊马替尼的出现。该药物主要适应症为慢粒白血病,重要靶点为BCR-ABL,同时,发现其对胃肠间质细胞瘤(GIST)有着同样靶点。这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尽管伊马替尼能有效地治疗GIST,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其耐药或不能耐受该药的不良反应。2010年后出现了3个多靶点靶向药物,其中舒尼替尼(索坦)就是一种多靶点TKI。
众所周知,舒尼替尼最初是用来治疗晚期肾癌,对晚期肾癌的治疗带来了很大进展,近年来发现其对GIST也有效。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耐药或复发GIST患者,在应用舒尼替尼治疗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故而美国FDA也批准舒尼替尼用于治疗GIST,而我国也在2007年批准了舒尼替尼应用于胃肠间质瘤的适应症。
结合既往单中心中国人群临床研究及台湾、日韩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舒尼替尼作为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患者后续治疗的希望,在亚洲人群中显示出突出的疗效。既往研究报道,增量伊马替尼为患者带来的中位PFS仅为3个月左右,而当我们选择直接换用舒尼替尼后,显示出更有益的价值。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第一时间直接换用舒尼替尼,其中位PFS可达10.7个月。
详情请访问 舒尼替尼 http://suninat.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