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克唑替尼(赛可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但目前在中国人群中可用的证据有限。这项研究比较了接受一线克唑替尼治疗的中国间变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接受一线标准化学疗法以及PFS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一线和二线克唑替尼治疗的益处。80例ALK患者的数据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受克唑替尼或标准化疗作为一线治疗的阳性晚期肺腺癌;一线化疗发生进行性疾病(PD)后,有26名患者接受克唑替尼作为二线治疗。
使用实体肿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评估肿瘤反应。接受一线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的中位PFS为13.3个月(95%CI:6.5–20.0个月),而接受一线标准化疗(调整后)的患者的中位PFS为5.4个月(95%CI:4.4–6.5个月)克唑替尼治疗进展或死亡的危险比为0.20; 95%CI:0.11-0.36;P<0.001)。在接受二线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PFS中位数为9.9个月(95%CI:6.4-13.4个月)。一线和二线克唑替尼治疗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调整的进展风险比为0.56; 95%CI:0.29-1.11;P= 0.092)。因此,在中国ALK阳性肺腺癌患者中,一线克唑替尼与一线标准化疗相比具有显着的PFS获益。此外,克唑替尼在接受PD治疗的二线治疗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一线化疗时发生过。
一线克唑替尼和一线标准化学疗法的疗效比较:
30例接受克唑替尼一线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和CR)显着高于接受一线化疗的患者(73.3%[95%CI:57.5-89.1%] vs. 36.0% [95%CI:22.7–49.3%],P= 0.002)。克唑替尼和化疗组的DCR(CR,PR和SD)分别为93.3%(95%CI:84.4–100%)和78.0%(95%CI:66.5–89.5%)(P= 0.116)。
接受一线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的中位PFS为13.3个月(95%CI:6.5–20.0个月),而接受一线标准化疗(校正后)的患者的中位PFS为5.4个月(95%CI:4.4–6.5个月)克唑替尼对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危险比,0.20; 95%CI:0.11-0.36;P<0.001)。在亚组分析中,与培美曲塞加铂相比,克唑替尼具有显着的PFS益处(克唑替尼调整的病死率风险调整为0.25; 95%CI:0.13-0.50;P<0.001)和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加铂(克唑替尼调整的进展或死亡风险比为0.15; 95%CI:0.08–0.30;P<0.001)。但是,接受培美曲塞加铂的患者与接受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加铂的患者之间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个月,95%CI:5.5-5.7个月,对比4.3个月,95%CI:4.0-4.7个月) ;P= 0.069,对数秩检验)。
一线化疗疾病进展后一线克唑替尼和二线克唑替尼的疗效比较:
在接受一线化疗后发生PD的二线克唑替尼的26例患者中,ORR和DCR分别为65.4%(95%CI:47.1–83.7%)和92.3%(95%CI:82.1–100%) ), 分别。一线和二线克唑替尼治疗的ORR和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0.570和1.000)。
接受二线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的中位PFS为9.9个月(95%CI:6.4-13.4个月)。一线和二线克唑替尼治疗之间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风险调整后比率为0.56; 95%CI:0.29–1.11;P= 0.092)。在接受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所有56例患者中,合并的PFS中位数为11.8个月(95%CI:9.3-14.4个月)和ORR和DCR分别为69.6%(95%CI:57.5–81.6%)和92.9%(95%CI:86.2–99.6%)。
在8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5例(93.6%)经历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克唑替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视觉障碍,最常见的描述是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移动后跟随物体的光迹,尤其是在环境照明从暗到亮的变化过程中。此外,克唑替尼还经常引起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然而,这些反应大多数是轻度和短暂的,并且通常随着克唑替尼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克唑替尼治疗的56例患者中有8例(14.2%)发生3或4级不良事件。两名患者(3.6%)记录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3级升高,而5名(8.9%)经历了3级呕吐,一名患者患有急性肺栓塞,导致死亡。在我们的研究中,三名患者因呕吐减少了克唑替尼的剂量。两名患者因出现肝损伤(ALT或AST升高)而减少了克唑替尼的剂量。
在接受一线标准化学疗法的50例患者中,有28例(56%)经历了疲劳,这是该组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胃肠道紊乱也是这些患者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得以缓解。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