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现状。目前可获得的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珠单抗、培唑帕尼、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和阿昔替尼,其中,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珠单抗、培唑帕尼和替西罗莫司可用于透明细胞型肾癌的一线治疗。
根据各大权威指南推荐,对于中低危晚期肾癌患者,首选舒尼替尼或贝伐珠单抗+干扰素治疗;高危患者,选择mTOR抑制剂。对于一线TKI治疗失败的患者,二线首选依维莫司,若又出现病情进展,可再次选择TKI药物治疗。TKI治疗的耐药机制:肾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机制有继发性耐药(获得性耐药)和原发性耐药(内源性耐药)。
继发性耐药的机制包括:①依赖其他促进生长和生存的血管生成因子,如IL-8(IL-8介导的舒尼替尼耐受)、bFGF(bFGF介导的抗血管生成)、PIGF等;②肿瘤细胞微环境的改变(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和BM-derived细胞);③上皮细胞转变为间叶细胞。其他可能的机制有:抗血管信号通路的交替上调;VEGF配体的交替使用;支持细胞(如周细胞)的聚集;存在较少依赖于VEGF信号的肿瘤血管;肿瘤细胞的休眠。原发性耐药的可能机制包括:①肿瘤细胞对促进生长和生存的血管生成依赖性低;②对血管生成/代谢的过度活化的适应。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