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武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一线和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在延长患者整体生存时间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虽然可以实现长期和持久的反应,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才体验到这种临床益处。预先启动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浸润和预先存在的细胞溶解活性已被确定为对免疫治疗反应可能性更大的生物预测指标。因此,采用新鲜组织或冻存组织检查用于测量抗肿瘤反应活性的各种生物标志物在许多实体瘤中已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预后或预测价值。这些生物标记物主要集中在描述肿瘤微环境中已有的抗肿瘤反应活性的特异性特征,包括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CD8+T细胞浸润、T细胞库克隆以及基于panel的免疫学特征。
从概念上讲,突变癌细胞产生的“非自身”新抗原可触发自身T细胞消除反应,这就意味着更高的突变负担相应导致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总突变负荷(TMB)、缺陷错配修复(dMMR)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对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的预后意义同时也支持了该理论。
然而,新的证据继续在挑战TMB与抗肿瘤应答之间的关系,尽管PD-L1被认为是IFN-γ介导的免疫应答。在Checkmate026临床试验中发现TMB介导的免疫应答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对于dMMR状态患者,只有62 %患者才有抗PD-1治疗的临床益处。此外,Charoentong等人证明TMB在确定TME免疫原性方面的作用低于预期,这些不一致结果提示需要对TME免疫表型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