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mCRC领域主要有两种靶向治疗药物,即抗EGFR单抗和抗VEGFR单抗,此外还包括近年涌现出的免疫治疗药物等。如何合理并精准地使用这些药物,做到一线、二线、三线全程合理布局,是每一位临床医生都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精准全程策略的制定中,一线治疗决策至关重要。生物标志物状态、患者特征和原发肿瘤部位是影响一线治疗决策的主要因素。已有多项证据提示,与RAS野生型右半mCRC患者相比,RAS野生型的左半mCRC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这是因为,RAS野生型左半mCRC其肿瘤生物学行为甚至药物作用靶点与右侧截然不同。
两项头对头一线靶向治疗的大型Ⅲ期研究——美国CALGB 80405研究和德国FIRE-3研究证实,无论二线或后线使用何种治疗,RAS野生左半mCRC一线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较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显著延长总生存7~10个月,达到近40个月的总生存。因此,国内外指南指出,对RAS野生左半mCRC患者,无论治疗目标如何,均推荐一线首选抗EGFR治疗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关于该类患者的后线治疗选择,应在动态评估患者基因及肿瘤特征的情况后综合制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基于循证证据,一般情况下,对于RAS野生左半mCRC患者,一线治疗均会给予抗EGFR治疗。对于RAS野生右半mCRC患者,如果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生存,且肿瘤负荷较低,临床医生可能会在一线给予抗VEGFR治疗。但是临床实践与理想状况总是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可能因为某些原因,RAS野生左半mCRC患者一线未能接受抗EGFR治疗,而是使用了抗VEGFR治疗。那么,在一线未能使用抗EGFR的RAS野生左半mCRC患者发生PD之后,如何为其制定二线治疗策略?是选择持续抗VEGFR治疗还是回归其原本最有优势的抗EGFR单抗治疗?关于这个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首先,一线抗VEGFR治疗失败后二线选择抗EGFR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依然能为患者带来一定获益,尤其是对肿瘤负荷较大,以及无法再接受抗VEGFR治疗的患者;其次,贝伐珠单抗的跨线证据主要源自TML18147研究,该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贝伐珠单抗跨线使用虽然延长了患者生存,但仅1.4个月。因此,一线未能使用抗EGFR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后在二线仍然可以选择抗EGFR治疗。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