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血管生成概念深入人心,陆续出现了很多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为止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大分子抗体,分子量在143KD到149KD之间;第二类是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代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0KD;第三类是以安罗替尼、舒尼替尼为代表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小,在0.41KD到0.49KD之间,与大分子抗体类药物差别很大。
从早期E4599研究到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牵头针对中国患者开展的BEYOND研究,均证实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EGFR突变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的获益。在这之后,雷莫芦单抗等大分子单抗类药物陆续出现。此外,ALTER0303研究证实安罗替尼应用于一、二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NSCLC患者有显著获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示双阳性结果,其中OS延长了3.33个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抗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是一个广谱靶向药物。不过,三线治疗单独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迟早会发展到耐药阶段,因而与化疗进行联合则势必起到“1+1>2”的效果。基于此,个人主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措施,如果功能状态(PS)评分较差,建议采用单药治疗延长生存时间;如果PS评分较佳,则建议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