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结直肠癌领域便开始了靶向治疗,但那时获批上市的靶向药物其实仅有1~2种,选择相当有限。放眼当今,结直肠癌领域的靶向药物可谓“数量繁多”,因此,如何正确掌握靶向治疗的时机及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
不断研究及探索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合理应用靶向治疗是极其关键的。例如,当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时,结直肠癌患者的RAS基因是否突变,原发病灶位于左半结肠还是右半结肠等,这些因素对于靶向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而言,目前仅有特定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才适用,即MSI-H或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但事实上这部分患者仅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足5%。故而,我们在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需要精准的筛选出这部分不足5%的患者。总之,所有这些均有赖于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及发现。
总体而言,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且在过去5~10年,在对结直肠癌分子类型的理解、解剖部位与治疗的关联以及如何应用联合方案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突破。
研究数据显示,对于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客观有效率(ORR)约为30%~50%左右,并显示了较好的潜在的长期疾病控制。然而,若患者并非为MSI-H,则不推荐其应用该治疗。此外,目前越来越多的肿瘤中心开始致力于采用两药或多药联合方案来治疗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以期改善其生存及预后。而对于另外95%的非MSI-H或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如何改善其免疫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仍尚待长期讨论。但总体思路是应用联合疗法使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