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药物的最新发展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耐药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供了新方法的可能性。在此,我们报道一例ITP患者,该患者在接受类固醇和免疫球蛋白的标准一线治疗后复发,其疾病对脾切除术有抵抗力。随后的二线治疗包括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和首次使用艾曲波帕(艾曲博帕)的失败尝试。患者随后接受romiplostim治愈。讨论了治疗意义。
该患者为34岁的男性,于1999年1月首次诊断为ITP。该患者有新生儿癫痫病史,因此正在接受苯巴比妥,氯硝西am和卡马西平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呼气试验阴性,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清学试验也阴性。该患者最初接受了一个泼尼松疗程(1mg / kg / os)。但是,由于复发,他首先接受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1 g / kg)的治疗,随后在1999年9月接受了选择性脾切除术。肝闪烁显像排除脾脏。随后患者由于血小板计数下降而接受了IVIG治疗。他总共接受了10个IVIG课程。但是,在2007年7月,9/ L时,他每周接受一次IVIG治疗,随后接受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375 mg / m2)治疗,持续4周。该患者总共接受了四个疗程,并获得了持续的临床反应。然而,在2011年11月,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再次下降至<20×109/ L。
此时血小板生成素模拟物的药物是可利用的和患者,因此,与艾曲波帕治疗(每天50毫克,一次,口服)获得良好的响应和血小板计数> 50×109L.不幸的是,2个月后的药物由于供应短缺而无法再使用,因此必须中止治疗。一个月后(2011年1月),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降至2×109/ L,他出现了严重的鼻出血和直肠出血。
开始了一项新的艾曲波帕治疗试验(每天口服一次50 mg,1个月,持续1个月),但未成功。随后立即进行每周三次利妥昔单抗疗程,口服泼尼松(0.5 mg / kg)。尽管进行了这种治疗,尽管没有发生更多的出血事件,但血小板计数仍未达到20×109/ L的安全水平。因此,考虑使用一种新的血栓素类似物,患者开始皮下接受romiplostim治疗(每两周80μg),从而产生迅速的血小板反应(血小板计数> 50×109/ L)。他目前正在接受romiplostim的治疗,其血小板计数仍> 100×109/ L,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出现任何新的出血或出血迹象。
重要的是要记住,这里提到的两种目前可用的血小板生成素激动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艾曲博帕是一种非肽血小板生成素激动剂,可在与血小板生成素不同的位点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相互作用,而romiplostim是一种“肽体”,是肽和抗体的组合,具有两个相连的载体-Fc结构域,增强其效力。
广泛的Pubmed文献检索显示Aoki T及其同事报道了类似病例,这表明两种药物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且作用机制不同。此外,一项使用贝叶斯meta回归方法的研究在多项试验中比较了两种血小板生成素模拟物的有效性,显示romiplostim与艾曲博帕相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优越性。由于我们的患者已被脾切除,因此有必要补充说,到目前为止,根据当前可用的研究,两种血小板生成素药物在脾切除的患者中均显示出相似的疗效。
总之,本案的发现表明血小板生成素激动剂艾曲博帕和rimoplostim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并且在对这两种药物中的一种没有临床反应的情况下,值得考虑另一种药物的试验治疗。应考虑其他药物(例如抗癫痫药)可能与艾曲博帕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澄清。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