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进行性、致命的疾病,病程可变。抗纤维化治疗的最新进展增加了对可靠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需求。本研究旨在评估肺泡上皮生物标志物作为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pirfenidone疗效的预测因子。
方法:我们对日本吡非尼酮pirfenidone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进行了事后分析(总计,n=267;吡非尼酮pirfenidone,n=163;安慰剂,n=104)。
进行逻辑回归分析以提取预测疾病进展的参数,定义为第52周肺活量(VC)从基线和/或死亡的相对下降≥10%。对于血清表面活性蛋白(SP)-D的评估,SP-A和KrebsvondenLungen(KL)-6,所有患者根据基线时每种生物标志物的中位浓度分为高和低生物标志物亚组。研究了这些浓度与从基线到第52周的每个时间点VC的变化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此外,
结果: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中,吡非尼酮pirfenidone组的体重指数(BMI)、%VC和SP-D以及安慰剂组的BMI和%VC被指示为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在大部分治疗期间,吡非尼酮pirfenidone治疗降低了低SP-D和低SP-A亚组中VC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还延长了低SP-D和低KL-6亚组的PFS。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从第8周到第52周治疗期,吡非尼酮pirfenidone组的SP-D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降低。
结论:血清SP-D是IPF队列试验中吡非尼酮pirfenidone疗效最一致的生物标志物。SP-D的连续测量可能具有作为药效生物标志物应用的潜力。试验注册临床试验于2005年9月13日在日本药物信息中。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