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替拉韦钠Dolutegravir是第二代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目前正在接受美国FDA的上市审批。多替拉韦钠Dolutegravir对野生型病毒的体外蛋白质调整90%抑制浓度(IC90)为0.064μg/ml,并且它在已知赋予对当前上市销售的抗性的广泛病毒表型中保留了体外抗HIV1活性INSTI、raltegravir和elvitegravir。
多替拉韦钠Dolutegravir的半衰期(t½)为13至14小时,并在体外维持浓度,蛋白质调整IC90单次给药后超过30小时。此外,与raltegravir和elvitegravir相比,dolutegravir的受试者间变异性相对较低。血浆暴露-反应关系已经得到很好的描述,抗病毒活性与谷浓度(C谷浓度)密切相关)值。
III期试验在抗逆转录病毒(ARV)初治患者中评估了多替拉韦与依非韦伦和拉替拉韦相比的抗病毒活性,并发现多替拉韦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实现更快速和持续的病毒学抑制。此外,对具有已知INSTI耐药突变的患者进行的多替拉韦活性研究是有利的,表明多替拉韦在多种INSTI耐药表型中保留了活性。与目前上市的INSTI非常相似,dolutegravir的耐受性非常好。
由于多替拉韦抑制肾脏转运蛋白,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2,肌酐的肾小管分泌减少导致血清肌酐非进行性增加。这些血清肌酐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无关。多替拉韦钠Dolutegravir的主要和次要代谢途径分别是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和细胞色素(CYP)3A4,它既不诱导也不抑制CYP同工酶。
因此,dolutegravir具有适度的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然而,抗酸剂可显着降低多替拉韦的血浆暴露量,因此应在服用多替拉韦前2小时或后6小时间隔开。总之,dolutegravir是第二代INSTI中的第一个,它表现出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明确定义的暴露-反应关系。
尽管存在某些类别抗性突变,多替拉韦钠Dolutegravir仍保持活性,并在ARV初治和经历过ARV的患者中实现快速和持续的病毒学抑制。临床上,多替拉韦有望成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常用成分。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