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靶向治疗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鉴于该领域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快速步伐,报告ALK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例由模拟骨转移的ALK抑制剂诱发的骨炎病例,这是克唑替尼以前未描述的副作用。
病例介绍:一名患有IV期ALK重排NSCLC的31岁女性在接受克唑替尼治疗3个月后出现背痛。诊断检查显示第4和第5胸椎骨炎、前部软组织浸润和硬膜外炎,没有任何感染迹象。进行了脊髓减压、组织学切除和骨缝合术。组织学检查显示坏死,外周中性粒细胞丰富,无微生物和恶性细胞。症状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异常在克唑替尼停药后迅速消失,并且在色瑞替尼开始后没有复发。
结论:这是克唑替尼引起的骨炎的首次报道。克唑替尼与其他ALK抑制剂不同,因为它也针对其他激酶,这可能是导致骨炎的原因。克唑替尼可以迅速诱发广泛的骨炎,这可以模拟肿瘤进展。
在排除感染后,IV期癌症患者的椎骨炎通常归因于骨转移。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鉴别诊断。鉴于文献中ALK重排的NSCLC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4年,甚至长达81个月,我们认为侵入性手术是合法的,可以排除这些鉴别诊断。在我们的病人的情况下,诊断检查排除了传染性骨炎,包括肺结核。
有几点让我们确信没有骨转移:(i)手术活检中没有恶性细胞,(ii)在色瑞替尼治疗开始前,克唑替尼停药后椎旁收集迅速消退,(iii)正常的CEA血液水平在快速广泛的骨和软组织病变时,而CEA血液水平在诊断时升高,之后迅速下降。CEA的使用不是NSCLC中推荐的生物标志物,但在我们的患者中进行了监测。通过组织学和免疫染色分析也排除了骨炎的其他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与Gorham骨消失综合征或动脉瘤性骨囊肿不同,没有观察到血管增殖或纤维化的标志物,表明存在不同的实体。最后,根据定义,不能排除非特异性炎症。尽管如此,克唑替尼停药后病变改善的顺序支持我们的克唑替尼诱导骨炎的假设。已知克唑替尼可诱发肾、胰腺和肝囊肿。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尚未报告克唑替尼引起的骨炎。
克唑替尼与其他ALK抑制剂不同,因为它可以有效抑制其他可能导致骨炎的激酶。尽管色瑞替尼治疗的有利结果与这一假设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克唑替尼抑制MET原癌基因(MET)和巨噬细胞刺激因子1受体(MST1R,以前也称为RON),这两种受体通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调节成骨。
PDGF通路被认为通过降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β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等破骨细胞因子的活性参与索拉非尼和伊马替尼诱导的骨坏死。PDGF信号可能与我们患者的骨炎有关。其他药物诱导的骨坏死机制是已知的,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环加氧酶2的抑制和双膦酸盐对活化T细胞细胞质1(NFATc1)的核因子抑制。克唑替尼与这些途径没有直接相互作用。
克唑替尼Crizotinib可以迅速诱发广泛的骨炎,这可以模拟肿瘤进展。在我们患者的病例中,克唑替尼停用后骨炎消退,并且在色瑞替尼治疗下未复发。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