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的副作用外周血细胞下降有什么症状表现?该怎么处理?在干扰素治疗所致的外周血细胞下降中,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由于干扰素所致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可能与患者基因多态性,即IFNα信号通路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关,故表现为个体差异。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常发生在治疗2-314d,且低体质量患者可能下降程度更加明显。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IFNα所致中性粒细胞下降可增加细菌感染率。血小板计数下降更多见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CHC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基线相比可下降42%,与中性粒细胞下降相似,在治疗12周降至最低水平,9.3%患者下降至<50000/ul,2.8%患者下降至<25000/ul;9.3%血小板计数为25000/ul-50000/ul和33.3%血小板计数<25000/ul患者发生出血,但严重出血很少见。需特别指出,干扰素本身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常为渐进性,临床实践中出现快速或急剧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包括血红蛋白下降。
干扰素说明书指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75×109/L者须调整干扰素剂量,而<0.5×109/L者须停止干扰素治疗。Soza等研究表明,虽然18%干扰素长期治疗者发生细菌感染,但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无显著相关性,故认为中性粒细胞下降者可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而无须停药。但Puoti等队列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与呼吸道感染相关,中性粒细胞下降的CHC患者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较降低干扰素剂量疗效更佳。因此,推荐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者可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也可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详情请访问 丙肝 http://www.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