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中使用不可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治疗与出血有关。
目的:提出此类出血的预测标志物,以及治疗后期出血减少的机制。
患者/方法:我们使用流式细胞术和光透射聚集度测定法研究了50名CLL和16名MCL患者使用依鲁替尼ibrutinib的血小板功能活性。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减少;与二磷酸腺苷(ADP)的聚集受损;并减少CD62P、PAC1和膜联蛋白V在刺激后的结合。在28名(56%)CLL患者中观察到接受依鲁替尼ibrutinib治疗的患者出血,这些患者在治疗前ADP和血小板计数的聚集减少。他们在治疗时的血小板计数没有变化,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稳步改善,与胶原蛋白的聚集先减少后增加,与出血呈反相关性。在10名(62%)患者中观察到MCL出血,这些患者在治疗前致密颗粒释放减少。在接受依鲁替尼ibrutinib治疗的MCL患者中,ADP和瑞斯托菌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治疗中增加,而胶原蛋白诱导的聚集演变与CLL患者相似。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LL患者的依鲁替尼ibrutinib依赖性出血涉及三种机制: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和非出血患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CLL引起的血小板对ADP反应受损以及依鲁替尼ibrutinib的抑制作用。最初,依鲁替尼ibrutinib将平衡转移到出血,但随后由于对ADP的反应改善而恢复。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