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一定疗效。吉非替尼(Gefitinib)敏感性的几个预测因素已经得到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研究调查吉非替尼应答者的临床特征。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应答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对吉非替尼的反应和疾病进展,以及在初始吉非替尼治疗和其他治疗进展后暂时停止吉非替尼后重新给药吉非替尼的结果。
方法
我们回顾性评估了 27 名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并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的 NSCLC 患者的临床过程。
结果
吉非替尼应答者对初始化疗的最佳应答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27.3% 和 77.3%。对原发灶及肺、肝、脑转移有较好疗效,对骨转移无明显疗效。原发灶和肺内转移是主要复发部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3.8 个月,中位吉非替尼治疗持续时间为 17.0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 29.2 个月。一些在对吉非替尼有反应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在暂时停止吉非替尼和其他治疗后再次对吉非替尼的重新给药敏感。
结论
如果患者曾经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有反应,然后接受各种后续治疗,然后再服用吉非替尼,则仍有望延长其生存期。这些发现可能为吉非替尼应答者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本回顾性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吉非替尼(Gefitinib)在应答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应答和疾病进展,以及吉非替尼暂时停药后重新给药的结果,分析了吉非替尼应答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失败后的临床病程。随着初始吉非替尼治疗和其他治疗的进展。
吉非替尼治疗的中位 PFS 和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 13.8 个月和 17.0 个月,表明 PFS 与停止吉非替尼的时间之间存在大约 3.2 个月的差异。在一些患者中,针对胸腔积液或针对骨或脑转移的其他治疗是成功的,而肺内或胸内疾病则稳定。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是继续、恢复还是再次使用吉非替尼。
本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果之一是,在对首次给予吉非替尼有反应的 6 名患者中,有 4 名在全身化疗后再次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获得了 PR 或 SD。仅报道过一例类似病例。这种现象很难解释。一种可能性是时间的流逝或细胞毒性化疗可能减少了含有对吉非替尼产生抗性的修饰基因和蛋白质的克隆数量。这种现象的机制可能涉及第二个点突变,导致 EGFR (T790M) 的第 790 位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KRAS 蛋白突变,或上皮膜蛋白-1 的上调。在响应者中进行吉非替尼治疗前后组织标本的比较分子分析将是非常有益的。
在本研究中,OS 为 29.2 个月,远长于之前的三份回顾性报告中对吉非替尼有反应的患者(16 至 20.3 个月)。性别、从不吸烟的状态、腺癌的存在和种族的差异可能是本研究中响应者与之前三项研究中响应者之间结果改变的部分原因。此外,针对吉非替尼应答者恢复或重新使用吉非替尼的策略也可能在本研究中观察到的更长生存期中发挥了作用。
霍塔等人指出了使用吉非替尼(Gefitinib)实现 SD 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发现获得 SD 的患者的 OS 显着长于 PD 患者。在复发部位治疗后恢复或再次使用吉非替尼是否通过实现 PR 或长时间维持 SD 有助于患者的生存,这一点很有趣。关于再激发,我们正在对化疗后吉非替尼应答者进行吉非替尼再激发的前瞻性 II 期试验。
我们对最初对吉非替尼有反应的患者的疾病复发初始部位的分析显示,与其他器官相比,初始疾病复发部位的肺内和原发病变转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此外,虽然之前的报告指出 CNS 转移是吉非替尼应答者中常见的疾病复发部位 (33%),但在本研究中只有 3 名患者 (11.1%) 发生 CNS 转移。在我们的队列中,在开始使用吉非替尼时出现胸腔积液或骨转移的患者更多。
总之,如果患者曾经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有反应,然后接受各种后续治疗,随后第二轮吉非替尼治疗失败,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合理地预期获得延长的生存期。这些发现为吉非替尼应答者的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以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晚期 NSCLC 患者适当使用吉非替尼的临床实践。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