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假扮”成病毒复制所需的核苷,“掺合”到乙肝病毒DNA链中,与催化病毒复制的DNA聚合酶发生竞争性结合。假“核苷”代替了真“核苷”,病毒复制被抑制。有些患者一看到病毒指标下降,就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病治好了,于是停药或漏服、减少剂量。但病毒的“根”还在,一旦停药或减药就会重新“发芽”。小提示:抗病毒治疗,需要有足够的疗程做保障,乙肝病毒“扎根”于细胞核,是很难彻底清除的,即便都达到临床治愈指标,还需要加以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停药,停药的时候,需要逐渐减少剂量到最后停服,切勿擅自停服,并且在停药中及停药后都要注意定期复查,才是抗病毒正确的治疗理念。
抗病毒药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很快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需要长期治疗。这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但治疗延缓了肝病进展,耐药后改用其他药物仍可恢复。如不治疗,乙肝患者5年内有12%~25%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如不治疗,5年内有20%~23%的可能转为肝衰竭,需要肝移植;还有6%~15%的可能发生癌变。小提示:耐药问题是核苷(酸)类药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治疗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行之有效的耐药预防和管理是提高抗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针对耐药问题,应确认患者依从性如何,其次须进行HBV RT基因区测序以鉴定可能存在的耐药突变,从而针对性地早期更换更有效的药物,或加用强效、无交叉耐药的药物。在确认患者依从性后,根据药物的抗病毒疗效和耐药基因屏障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乙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以及长期的调理,而且需要病人定期的复查来监测病情。很多的乙肝患者但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的病情缓解了很多,所以就擅自停药了。小提示:实际上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停止,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组织学损伤逐渐修复,可阻断肝病进展。停药后反弹是因为药物只能抑制病毒。乙肝需要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才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但这不代表药物成瘾,所以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忧虑。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