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减少肝癌的发生,因此不同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肝癌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话题。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了一项大会发言《在2项大型3期研究中,使用TAF或TDF治疗长达4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研究显示两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肝细胞癌发生率不同,丙酚替诺福韦(TAF)组在数值上更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详细内容介绍如下。
2项大型全球3期研究共纳入了1298例初治或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配(2:1),分别给予TAF 25 mg,每日一次,或TDF300 mg,每日一次治疗。最初计划双盲阶段为期3年(144周),随后开放标签,所有患者给予TAF治疗至第8年(第384周)。约40%的患者在第96周时开放标签,接受了TAF治疗。治疗4年期间,共有16例患者发生肝细胞癌,TAF组7/866例(0.8%),TDF组9/432例(2.1%),P=0.062。其中,双盲阶段有10例患者(0.8%)发生肝细胞癌:TAF组4/866例(0.5%),TDF组6/432例(1.4%)(P=0.092)。
总体来看,发生肝细胞癌的患者多为男性、年龄较大、亚洲人、HBeAg阴性和基因C型,绝大部分为经治患者(仅1例除外)。大多数患者有肝硬化和(或)FibroTest评分提示有进展期纤维化或肝硬化。两个治疗组发生肝细胞癌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相似,但TDF组患者有肝硬化病史者更多,且发生肝细胞癌的中位时间较短。本研究提示,TAF治疗治疗4年的肝癌发生率在数值上低于TDF,无统计学意义。不过,TAF治疗可取得更高的ALT复常率。
详情请访问 TAF http://taf.kangantu.org/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