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针对乙肝病毒不同复制靶点的新型治疗方法出现,了解 HBsAg 分子病毒学,可帮助理解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结果在 CHB 不同疾病状态的临床意义。HBV 基因组由不完全环状双链 DNA 组成。包膜蛋白基因 ( preS1/preS2/S-ORF ) 编码三个 HBsAg,分别是小蛋白( SHBsAg,S)、中蛋白 ( MHBsAg,M ) 和大蛋白 ( LHBsAg,L )。S 蛋白含量最多,约占包膜蛋白总量 1/3,主要负责包膜蛋白对病毒核衣壳的包裹和分泌。
抗病毒药物耐药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因编码包膜蛋白 S 区完全包绕编码聚合酶 P 区,抗病毒药物治疗耐药后,产生的 HBV 聚合酶编码基因点突变,或可终止 HBsAg 基因编译,但该突变同时增加了细胞转化风险。研究表明,长效干扰素 (PEG-IFN) 治疗时,血清 HBsAg 与肝内 cccDNA 和肝内 HBsAg 变化水平相一致。PEG-IFN 治疗随访发现,应答较好者,HBsAg 水平显著降低,治疗 24 周后,HBeAg 消失、HBV DNA <2000 IU/ml。
NAs 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终点是 HBsAg 清除。监测 HBsAg 可预测经 NAs 治疗获得 HBsAg 清除所需时间、停药后持续应答时间和 HBV 再活化几率。总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抗病毒疗效和预后评价。但目前 HBsAg 定量检测仍不能取代 HBV DNA 检测。在不同疾病阶段,要结合其它病毒学和生化学指标,综合评估病情,进而指导乙肝治疗。
详情请访问 乙肝 http://www.kangantu.org/hbv/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