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介绍了一名患有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肝硬化的患者,该患者接受了艾曲波帕(艾曲泊帕)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被偶然发现患有右房血栓并延伸至左颈内静脉。停用艾曲波帕,并通过血栓切除术和抗凝治疗。鉴于拟定的艾曲波帕在HCV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使用,我们建议在治疗具有较高内在血栓形成风险的肝硬化患者时要谨慎。
丙型肝炎病毒(HCV)中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生率估计非常低。艾曲波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ITP和HCV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因此可以开始和维持基于干扰素的治疗。
一名52岁的慢性HCV和慢性ITP稳定于艾曲波帕的妇女表现为失代偿性肝病。由于血小板减少症,她未能完成基于干扰素的治疗,随后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最初的腹部/骨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偶然发现了2.75 x 2.46 cm的右房血栓。胸部CT显示血栓扩展至上腔静脉,头臂,左锁骨下和左颈内静脉。
除了因出血和血小板计数低于30,000 / mm3间歇使用艾曲波帕 3年以外,她没有任何血栓栓塞事件史或可确定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在艾曲波帕起始时,注意到外周血涂片上的巨血小板与ITP一致,但没有门脉高压或肝脾肿大。入院时她的血小板计数为81,000 / mm3,这种对艾曲波帕的强烈反应支持了自身免疫源于骨髓功能障碍或隔离。
艾曲波帕已停药,该患者接受了心胸外科手术以去除右心房中的血栓,并将其部分延伸至上腔静脉。手术后立即开始静脉肝素治疗和华法林治疗。随访影像显示血管通畅性改善。先前的超声监视成像显示没有肝细胞癌的证据。患者的抗B2-糖蛋白和狼疮抗凝剂检测为阴性;由于肝硬化和抗凝治疗,无法进行进一步的高凝检查。
据报道,接受艾曲波帕治疗的非肝硬化患者中有2-5%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安全性肝硬化患者还不太清楚。肝硬化的初步研究因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较高而中断。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该风险与非肝硬化患者相似。这可能反映在肝硬化复杂凝血系统,其中,抗凝血酶III和蛋白C同时促进凝血因子VII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防止混凝;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艾曲波帕对这种微妙的平衡凝血系统的作用机理。血小板计数升高是一项考虑因素,一项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等于或大于200,000 / mm3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肝硬化患者通常在肝细胞癌的情况下发生心房血栓,这可能会使脆弱的凝血平衡向血栓形成转移。我们的病人并没有对超声或CT肝脏结节或肿块的证据。我们假设患者非典型位置的广泛凝块是由艾曲波帕的促凝作用引起的。在肝硬化中使用艾曲波帕之前,必须权衡潜在的益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尽管尚无循证指南,但建议在开始治疗前通过影像学筛查门静脉通畅性。此外,维持血小板计数在50,000 / mm3(足以止血的计数)和150,000 / mm3之间根据专家的共识,建议(高于此数目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